【財新網】(記者 王曉慶
財新記者個人主頁——在這里“遇見作者”王曉慶
財新華東新聞中心記者,負責產經條線采訪報道。
覃敏
財新記者個人主頁——在這里“遇見作者”覃敏
關注電信、廣電、移動互聯網行業報道
實習記者 鄭東)“幾天的時間,公司就亂成了一團。” 普光電子技術(蘇州)有限公司(下稱“普光電子”)的員工李先生沒有想到自己會突然失去工作。
位于蘇州市吳江經濟開發區庫浜路16號的普光電子,是三星集團的一級代工廠,也是三星最大代工廠,主要產品是三星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SAMSUNG TFT-LCD)以及電腦顯示器主板,這些產品應用于三星的電視和攝影器材。
6月24號,公司貼出來一紙“放假”通知:“因為沒有訂單,目前沒有生產計劃,公司總經理在韓國確認訂單,放假11天,7月6日上班。同時通知因餐廳供應商變更,6月26日起餐廳不再供餐。”
“聯想到之前,6月中旬開始,公司的韓籍法人突然不見了,到6月15日公司韓籍財務部長也回到韓國,并且明確表示不再回中國,我們才意識到公司高管‘跑路’了。”普光公司的員工代表申先生說到,放假通知貼出之后,普光電子廠陷入了混亂。
百余名員工從6月25日開始在工廠聚集維權。7月1日,在吳江工業園區勞動局的斡旋下,三星已同意將拖欠普光蘇州的貨款打到勞動局賬戶,作為辭退員工的經濟補償。目前,風波已基本平息。
目前還不知道三星為何突然減少和取消了普光電子的訂單。不過,這家全球領先的手機、電視和面板生產企業近兩年來正遇到越來越大的麻煩。三星電子今天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業績,運營利潤約為61.3億美元,低于預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在中國手機市場,三星手機更是下滑明顯。市場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機出貨量為930萬臺,占到9.3%的市場份額。相較于2014年同期的2050萬臺、19.8%的市場份額,下滑54.8%。
三星方面則回復財新記者稱一家代工廠的破產并不能代表三星的狀況,三星90%的零部件是自己生產。
停工風波
突然“被休假”的普光電子員工告訴財新記者,當月的工資還沒有發。因為公司沒有任何補償的說法,維權成為當務之急。
員工們自發組織了維權工會小組,將公司里四名正要回國的韓籍員工扣留下來,并通過他們和韓國公司取得了聯系。
從6月25號開始百余名員工在工廠聚集,集體維權。可是公司韓籍高管都消失了,工廠管理層已經失序,維權無門。考慮到普光是三星集團的一級代工廠,是與三星集團是關系緊密的關聯企業,員工們決定去三星集團討說法。
在蘇州工業園,有兩家業務相關的三星集團子公司,于是,百余名普光電子的員工來到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門口聚集。還有貨款被拖欠的供應商也加入了維權隊伍。
當財新記者到達普光電子的時候,吳江工業園區的勞動局已經出面來解決風波。7月1日,在勞動部門的斡旋下,和普光公司有業務往來的三星集團子公司,將拖欠普光蘇州的貨款打到了勞動局賬戶,這部分錢將作為辭退員工的經濟補償。
兩天后,員工的補償方案談妥。“按照工作年限(N),相應給予每個員工N個月的公司補償。”申先生說,員工對這個方案基本滿意,大部分已同意拿錢走人。
訂單沒有了
普光的停工事先已有征兆。6月19日,公司倉庫里的材料就被清空。6月23日,因為沒有原材料,公司并沒有開工。6月24日,公司人事處才正式發布公告,稱因為沒有訂單,目前無生產計劃,公司放假11天。
在此之前,來自三星的訂單已在逐漸減少。前述普光電子員工李先生向財新記者介紹:“公司最高峰的時候24條生產線,從今年3、4月份開始逐漸減少使用,到這次之前只開4條生產線”。
據財新記者了解,普光電子作為三星最大代工廠,幾乎全部業務訂單都直接由三星集團發來,小部分則來自三星關聯企業。普光電子是純粹的代加工環節,業務量和三星本身產品的銷量增減呈正相關關系。
據該廠工作人員介紹,在日常的生產制造中常會有來自韓國三星的工作人員監管生產過程。三星集團對于整個生產流程的把控還涉及到了生產材料采購的環節,“該以什么價格從什么公司購入生產材料都由三星安排”。
普光電子的主要收入是“加工費”。據普光電子的員工推算,公司利潤約為5%左右。
公司發展出現問題從去年底就開始初現端倪。從2014年年底開始,公司出現拖欠供貨商貨款的情況,這在此前從未發生。
據一線生產工人介紹,他們的工資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加班費,訂單數量減少直接導致作業量減少,工人收入一直在降低。
普光工人的數量這一年來也有比較明顯的下降。據該廠員工介紹,員工數量最多時,兩個廠址一共有超過1000名員工,而到2015年6月份停工前,員工數量還剩600名左右。
“而且據稱普光集團旗下的BKENT,也就是普光蘇州的母公司,在今年端午前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了,可我們中國公司這邊并不知情。”普光蘇州工會負責人稱,在此之前,有的韓籍管理人員回國,理由是躲開“中東呼吸綜合征”。■